下月起,一项重磅医疗法律将正式施行,影响全国医生。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医师法》时代,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迎来什么样的新规定?
医生集团中最根本的是医师,《医师法》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规定,直接影响着医疗城和医生集团的发展,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执业医师进入《医师法》时代。
新出台的《医师法》不仅包含取消中专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规定、医师多点执业、终身禁业、诊疗自主权、医师合法权益保障、紧急救助行为,住院医师规培和专科医师培训等十大亮点,而且还提到,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边远或条件艰苦的县级医院执业,而过去只允许在乡镇卫生院里独立执业。
而关于医师多点执业,过去都是政策规定,这次是真正入法,在法律上被允许,这也是一个突破。
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规定,《医师法》继续沿用了《执业医师法》有关内容,如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必须经注册后,才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医师在二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主执业机构应当支持并提供便利。
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延续了十多年来有关多点执业的政策。
医师多点执业,指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内执业,新医改文件就提及过这一规定,而且也是新医改的任务。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原因: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等。
在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多点执业,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
虽然国家政策层面在逐步放宽医师多点执业,但落地实施却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医师多点执业为什么推进难?一方面是公立医疗机构院长不太愿意,另一方面跟医师自身有关,医师不愿意多点执业或自身能力不够等都是影响因素。
医师多点执业入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起码它在法律上是允许的,长远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医师法》对多点执业带来利好,包括会诊和医联体在内。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需要注意三种情形。
其一,《医师法》第18条规定: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其他公益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要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
这一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如医联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可以纳入当地公立医疗机构组建的医联体内,这种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到相关医疗机构内多点执业就可以不办理手续。
其二,医师定期考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定期考核不合格,医生的执业注册就容易出现问题。
其三,医师区域注册与多机构执业。这个在政策里有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和本次《医师法》规定里面仍然是一个障碍。什么叫区域注册?区域注册按照政策规定,就是医师可以以一个省为单位来注册,但与多机构的执业还不一样,所要办的手续不同,政策规定也有差异。
《医师法》是一部关于保障医师合法权益的法律。
对于医生来讲:当医师法正式实施之后,医生的权益将会进一步得到保障,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保护医生权益的具体法则。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权益同样可以变相获得保护,因为医师法会进一步规范医生的执业行为,同时也会进一步完善医护工作人员的医疗救助流程,这也会变相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普通患者也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