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的其实可以理解为“杂烩&精华”,是围绕某个主题,对该主题所有相关研究进行编排、介绍和评述的一种学术作品形式。
综述往往很受读者欢迎,因为我们总是没有时间去把所有相关研究全撸一遍,而综述可以提供一个捷径,其短小精悍,字数少但是信息量大,对于初入某学科的研究者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文章。
介绍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包括自变量概念的由来,过往以自变量为关注核心的研究,目前对于该变量的研究现状。
融合了与因变量有关的学术文献,行文逻辑与对自变量的介绍相似。
虽然可能有多种自变量和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变量。
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综述中与我们自己的研究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直接关联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比如说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变量A和因变量B,找不到A和B直接关联的文献,那么应当去找A和β、b、B、B+(和B比较接近的变量)关联以及Λ、a、A、A +(和A比较接近的变量)和B关联的文章,并把它们的结论作为你的研究假设的支撑。
1、第一篇文章
2、里程碑式文章
该领域最高、最大、最快或者最突出的进展,引用这些文献可以让读者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这个主题。
3、高度相关的文章
讨论的是核心问题,是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最为接近的研究。
4、不必引用的文献
有些文献的引用对于论文并不具有实质上的支撑作用,仅仅是一种“表面”引用而已,在许多时候只是对于前人的致敬,那么这种引用与罗列是非必要的(目的是凑字数的小伙伴除外)。
4
写综述的反面教材
1、阅读量不够
找不到或是没有读最相关的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没读够,键盘上长了翅膀都没用。当然有的同学已经读了足量的文献,却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可能是因为没有做笔记或是笔记的方式不对,建议使用一些笔记插件来协助,因为写综述,笔记非常非常重要。
2、分析不深入
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对已有的研究也没有批判性的评述。
不少把综述、述评写成了“综抄”的人,仅仅是对已有研究简单地罗列,却没有对它们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合理吗?)。
3、引用内容啰嗦重复
引用了许多文献,但是所引用的文献观点雷同(有着相同的内核,却不是从不同角度出发),仅仅是为了引用而引用(可能是为了凑字数或是期刊要求引用数不少于N篇)。
说到底,撰写综述时如果没能付出足量的真实努力去阅读、领会、对比原文的核心思想,那么往往难以写出有说服力的综述。
愿大家都能为之付出真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