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接触英文文献时,我一般都会通读整篇文献,先标注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然后翻译每个句子,最后翻译完也不一定能看懂这篇文献到底讲了什么。做为一个小白,只能用这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非常耗时,效率真不高!
再后来,我只看文献中自己感兴趣、重要的内容,先看摘要和引言,再看文中的图片(好的配图基本就覆盖了整个文章)。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再仔细看看论文中具体的方法和实验。这个方法效率是很高,但是我没有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导致了不少后续问题。例如:文献看多了,很难记得清每个文献的细节,查找知识点很不方便,以至于写文献综述时,又要重新看论文。
经过近十年的科研磨炼,现在笔者分享一下自己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尤其是针对一些普遍的问题和困难谈谈我的解决方法。
阅读的困难
假设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阅读外文文献存在的困难:
1
英语不够好
估计国内的科研人员都离不开翻译软件,新手一般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献中的单词和句子上,对论文的创新点、方法和结论的研究精力有限。没有一个称手的工具,会非常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
2
阅读没有章法
通读全文是最没有必要的,非常不适合我这种记性不好的人,边看边忘。别被外文文献给唬住了,英文论文很多都是你知道的知识,只是人家写的很高大上而已。抓不住重点会使阅读事倍功半。
3
不会记笔记
你是怎么记笔记的,pdf上加高亮、注释?我也这么干过,下次翻出这个文献阅读,看起来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重要信息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大致内容。文献多了,整理很费劲,非常不利于写文献综述。
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经验分享
1
语言问题
先看中文文献,一般而言,通过快速地研读中文博士硕士优秀论文能快速地构建你的专业框架。再看英文文献,笔者推荐大家借助一些好的英语翻译工具,有助于你快速阅读文献。
2
阅读技巧
不要通篇按顺序阅读,这样会很累也很迷惑。
3 大纲笔记归纳,思维导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