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研究学者来说,用英语撰写稿件常常感到举步维艰。在对70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关于学术发表问题的调查中,高达76%的学者发现用英语撰写稿件是一种挑战。行文中最常见的错误分别为:语法错误(49%)、语言不清晰(15%)以及用词不当(10%)。而投稿前进行语言编辑或可将稿件的接受率提高24%。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简单的语法原则,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它们是句子构成和文章结构的基础,对决定一篇文章的清晰和流畅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什么是语态?在学术稿件中何时使用它们?
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的句子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或主语,而执行者或主语又影响着一个对象。
例如: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高效的量子加密信息传输。
这里,句子的主语(科学家)执行了一个影响对象(信息传输)的动作(实现)。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句子着重于主语正在执行的对象或动作。主语常常是隐含的,不必提及。
前面的例句用被动语态表达如下:高效的量子加密信息传输终于(被科学家)实现了。
请注意,首先提到的是对象(信息传输),然后是动作(实现),再然后是主语(科学家);主语为可选项,因为它是不言而喻的。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